醫藥分開指的是醫療和藥品的分開,醫生通過收取服務性費用成為主要收入來源,社會零售藥店則以銷售藥品和提供簡單的用藥咨詢服務來獲得收入。對于傳統醫療來說,在醫院進行醫藥分開可以使醫生及護士專注于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使醫生和醫院的收入直接與其服務有關,而與藥品的銷售多少無關,減少醫生尋租(收取紅包)的空間。醫療工作者的收入只與其提供的服務有關,這樣就可以捋順醫院藥品價格體系,消除“大處方”、“濫用藥物”等情況,最終達到減輕患者負擔的目的。可以說,對于傳統醫療來說,醫與藥分離利大于弊,也是勢在必行的改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連斌 http://zixun.mingyizhudao.com/a/936.shtml
但是,對于互聯網醫療來講,用戶需要的是更加便捷的服務,從用戶角度考慮,當一個用戶提出某種病痛時,互聯網醫療平臺能給予用更專業、更貼心、更方便的用驗才是根本,如在需要就醫時可方便就醫,在需要買藥時方便購藥;此時的“醫”與“藥”關聯并不相連,醫生會給出診療建議用藥指導,但并不會推薦藥品品牌,更不會指定藥房購藥,不存在“以藥養醫”弊端,同時用戶得到專業的用藥指導后,可以使用更方便快捷的在線購藥方式獲得藥品;此時,醫與藥需要緊密結合才能形成購買閉環服務,讓用戶獲得真正屬于互聯網時代的體驗。在醫改的大環境下,互聯網醫療是否能夠巧妙的結合醫與藥就成為當前最為重要的課題之一。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南郊分院 http://zixun.mingyizhudao.com/a/937.shtml
初期的互聯網醫療是一種“輕問診”的模式。輕問診的出現,確實也幫助不少用戶解決了看小病的問題,初步幫助用戶培養了線上問診習慣。不過,伴隨互聯網醫療的進一步發展,輕問診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如沒有病例等數據依據,僅通過線上簡單的癥狀描述就開始給患者診療建議甚至用藥指導并不是一種負責任的方式。當輕問診模式遇到瓶頸后,診后、院后的醫患強關系溝通成為不少互聯網企業瞄準的方向。以今年風頭正勁的醫生樹為例,它們是當下主打診后、院后醫患強關系溝通的典型平臺。診后患者對醫生更具有依賴性,離院后需要大量后續的康復咨詢、用藥指導、復診預約等等,大量的病例數據的積累形成病歷夾,醫生更方便管理自己的患者,更愿意主動隨訪,相比輕問診模式擁有更大的黏貼度。同時,醫生樹與藥品O2O信息平臺藥快好同氣連枝,用戶在醫生樹咨詢醫生的時候,系統可根據醫生的診療建議自動推送相應藥品信息,用戶可根據需求自行在藥快好完成購藥,當然藥快平臺好的用戶在購藥前,同樣可以通過“用藥咨詢”功能,在線連接醫生樹的數萬名三甲名醫進行專業的問詢,“醫”與“藥”結合中最為困難的數據無縫對接問題得以解決,很好的形成了“醫”與“藥”的閉環生態。相對比輕問診模式,這種強關系下的溝通,還擁有可持續的“長尾”商業模式,也被當下不少業內人士一致看好。
現如今,傳統醫療醫藥分開政策已經初步落地,獲得了不錯的效果。互聯網醫療則正處于發展期,為了盡快搭建起適合互聯網環境下的醫療生態模式,不少醫患溝通服務平臺開始聯動藥品,而網上藥店則紛紛自建移動問診平臺。醫與藥的有機結合顯然成為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焦點,誰能夠快速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生態模式,誰就有可能成為最后的“剩者”。當然,終端用戶體驗、醫生資源、在線醫師是否能夠快速反饋、藥品質量把控等諸多問題,仍然需要互聯網醫療企業不斷進行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