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學管聯動”系統:用數據實現本科生學業精細化管理
吳善珍老師打開電腦,點擊進入“中國科大學工一體化”系統,頁面顯示,學工部已經將上個月學生的課堂表現、隨堂測驗數據推送到她的信息端口。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名本科生班主任,她發現,有一個學生的成績下滑比較明顯,作業也有幾次沒交,這不符合這個學生的日常表現。她撥通了學生的電話。
與此同時,中國科大教務處處長周叢照收到了一條短信,一位學生在是否選擇出國方面遇到了困惑,想預約學校學業導師做指導。
學業導師由中國科大學業指導中心聘請,30多名具有深厚科研背景和豐富教學經驗的教授組成的導師隊伍。截至目前,這支隊伍平均每年進行約2000人次的學業指導,指導的內容涉及學生學習過程的各方面。學生學業指導中心,只是中國科大“教學管聯動”系統延伸出來的一個增殖產品。而“學工一體化”系統就是“教學管聯動”的一個組成部分。
“教學管聯動”從字面意思來看,是“教學”和“管理”通過“信息化體系”連接起來,達成科學管理。
助教是“教學管聯動”的關鍵一環,“學工一體化”系統運行的第一步便是課程助教通過教務處建設的助教管理系統,將學生的作業、到課率、平時測驗成績及時錄入系統,形成學業數據;第二步,學業數據實現共享,學工部主動抓取數據,并將數據分發到各班主任的信息平臺端口;第三步,教務處學業指導中心根據數據情況,及時進行學業指導,就是本文開頭的場景。
簡單地說,就是將學生的學業管理關口前移。以往,班主任發現學生學業出現問題時,往往已是期末。而對于理工科專業課程來說,都是一環套著一環,等到發現問題時再來補救,可能為時已晚。現今,學生開學第一個月的學業情況,班主任于次月上旬就能及時掌握。
如果說人才培養是一個計算機系統,那么“教學管聯動”就相當于其中的“信息總線”,分布在教務和學工部門的分系統就是總線上的分支,而助教就像系統的“傳感器”。由此,中國科大本科人才培養管理體系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
坊間有個說法,“教務部門和學工部門是天敵”,形象地詮釋了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務部門嚴把出口關,學工部門盡力“挽救”。“在中國科大,教務和學工卻是親密無間的合作關系”,周叢照說,“合作的第一步就是打破信息豎井,讓數據在部門間流動起來,再利用數據實現精準指導。”
2014年,中國科大開始構建過程化、精細化管理的“教學管聯動”系統。2015年,“教學管聯動系統”首先在少年班學院試點。兩年下來,5個試點班級到課率提升至近100%,學生日常作業提交率、小測驗參與率95%以上。2016年始,“教學管聯動”的學業追蹤信息系統開始在全校推廣,學校本科生整體學業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用數據說話,最有信服力。而此前曾經火爆網絡的中國科大“隱形資助”的做法,就是通過數據分析和追蹤的結果,這也是“教學管聯動系統”協同育人的一個分支。學工部每月開展基于隱形資助的學生生活預警與援助工作,應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全校學生食堂消費情況,生成消費水平預警線,精準關注經濟困難學生和消費異常的同學,及時給予思想上和經濟上的扶助。
平時食堂打菜的大師傅們特別留意,每天有哪些學生總是來打一些相對比較便宜的菜品和免費湯,工作人員細心地記下了學生打菜的時間點,再將數據反饋給學工部。學工部到學校一卡通中心調取相關數據,了解到是哪些學生,再與班主任核實學生的經濟情況。如果真的是家庭經濟困難,學工部門就會把學生的信息更新到家庭經濟困難數據庫,并于當月就給學生發放生活補貼,并在此后關注該同學的經濟情況及時給予資助。在中國科大,這些都是悄悄進行的。
曾經有個班主任說過這樣一句話:“每個學生身后都是一個家庭的期盼,一個學生遇到困難對學校來說只是1/7400,對家庭來說則是100%。所以我們更要積極主動地工作,因為育人是個良心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