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工廠投產短短三年后,巴斯夫集團下屬工程塑料分部宣布準備對該廠做進一步擴能。
在未來四年里,巴斯夫計劃把該廠在尼龍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上的復合產能擴大一倍以上,使之成為巴斯夫全球工廠中規模最大的此類生產廠。
此次擴能受到了中國市場對高精密材料需求和環保意識日益增加的推動,將新增1.43億磅的年產能。
巴斯夫工程塑料分部亞太區高級副總裁HermannAlthoff在1月12日在上海召開的簡介會上說:“[中國的工程塑料市場]帶來了眾多的發展機會,我們已采取了必要的戰略行動進一步提升巴斯夫的市場地位。”
巴斯夫謝絕透露具體擴能數字,但據稱,擴能投資額可能達到“數千萬歐元。”
于2007年投產的上海工廠專門生產尼龍和PBT產品。去年,亞洲對尼龍和PBT復合材料的消費量超過20億磅,其中中國占到50%。在今后五年里,亞洲市場需求有望以每年8%的速度保持增長。
Althoff說,這一需求的日益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汽車和電子行業的推動,有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設法用高性能塑料來取代金屬部件,以達到汽車減重的目的。
Althoff說:“目前,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每輛車中使用的工程塑料還不到5公斤[11磅]。而德國同行的這一數字為25公斤[55磅]。”
他說,這給巴斯夫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Althoff說:“我們正把目光瞄準所有的汽車領域”,包括從油盤到座椅結構的各類應用。
Althoff說,此外,中國的電動車市場也蘊藏著發展機遇。
在電子方面,巴斯夫近來推出了名為UltradurLUX、可激光焊接的PBT產品,巴斯夫的Ultradur高速尼龍也銷售旺盛,這種產品流動速度快,可幫助制造企業在固定的時間內模塑更多零部件。
上海工廠的擴能工程將分兩個階段完成。
在今后兩年里,巴斯夫將新增三條復合生產線,把該廠年產能從9900萬磅(4.5萬噸)提升至1.85億磅(8.4萬噸)。
從2013至2015年,將再新增5700萬磅(約2.6萬噸)新產能,把每年的總產能數增至2.42億磅(11萬噸)。
屆時巴斯夫在整個亞洲地區的年產能數將達到4.85億磅(22萬噸),包括在馬來西亞、韓國、日本和印度的工廠。
大部分新增產能都將供應中國國內市場。
據Althoff透露說,80%的產品將在中國銷售。
他解釋說,通過擴能將幫助巴斯夫更好地服務于中國本地的客戶。Althoff說:“在消費點附近設立充足的產能,確保在較短的交貨期內穩定地供應產品,將使我們更靈活地響應客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