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該報告調查了270多位全球時尚高管,并通過麥肯錫公司的數據庫(其中包括500多家私營和上市公司)按類別和地區細分、比較每家業務的相關業績。以下是該報告對中國市場的五大預測(結尾附有目前世界時尚產業前20大公司的完整清單):
1. 保持謹慎態度
盡管報告預測明年時裝業的同比增長率為3.5%至4.5%,不少專家們仍持悲觀態度。研究表明,這種悲觀情緒可能是源于 – 中美貿易戰加速、英國脫歐等事件—給全球時尚市場的不確定性。然而,復星時裝集團和Lanvin的董事長Joann Cheng在報告中表示:貿易戰對中國的業務影響微乎其微。 “我認為時尚產業不會受到貿易戰的影響。中國仍然是一個消費能力強大的大型經濟體,”她解釋說。
2.追趕中國的數字進程
該報告指出在中國已經領先一步的情況下,2019年將成為時尚界的“覺醒年”。 高管用這三個詞來描述2018年的趨勢:“變化”、“數字化”和“快速”。移動優先的營銷戰略在中國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不少奢侈時尚品牌紛紛加入微信戰列,向超過10億的日活躍用戶宣傳。 54%的受訪者表示,增加全渠道整合(以及投資電商和數字營銷)是2019年的首要任務。
3.奢侈品產業總體保持樂觀
盡管其他市場存在悲觀情緒,該報告顯示,高價和奢侈時尚行業對2019年的行業狀況總體表示樂觀。研究表示由于這個市場整體來說比較穩定 - 富人保持原有財富并且越來越富裕。在亞洲,51%接受調查的高管認為,由于“新興的中國中產階級正在北美市場嶄露頭角”,2019年時裝界將變得更好”,還有19%的人認為它會“保持不變”,64%的高管認為該行業將“變得更糟”,美國對即將出現的貿易戰關稅波動表現得更為謹慎。
4.新的“中國制造”效應
中國在全球時尚市場中的角色正在迅速發展。中國制造商不再想背負“中國制造”的標簽了,正向創造高價值產品進軍,并利用其龐大的生產能力迎合激增的國內需求。正如報告所述,“中國不再是世界工廠。它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消費市場,消費量達全球總數的18%以上。”
對于奢侈品而言,這意味著中國制造的產品更多地在國內銷售,而中國消費者正變得越來越精致。以雙十一為例,今年的銷售額估計達到308億美元,超過了美國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的總和。
5.新一代消費者的意識覺醒
十分之一的Z世代消費者認為公司有責任解決環境和社會問題。到目前為止,Z世代將占全球消費者的40%。全球三分之二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會對有爭議的品牌采取“不再購買、避免或抵制”的態度 - 最近因種族主義廣告問題遭遇中國消費者抵制的Dolce&Gabbana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越來越挑剔的客戶更是要求時尚公司信息透明化,比如公開關于材料、勞動條件、職責和加價等等的信息。報告寫道,65%的受訪者表示“消費者需要信任產品的真實性和創意原創性”。
排名前20家公司
該報告列出在全球時尚領域領先的前20家公司,他們的業績現在占全球經濟利潤的97%,在2010年時這個數字還是70%,這也顯示出他們在總體市場上越來越重要的主導地位。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像京東、天貓這樣的大型電商尚未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