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一、種籽清理除雜: 種籽在收獲、晾曬、包裝、運輸、貯藏中,難免會混進沙石、泥土、莖葉和其他雜物。除雜提高油的品質和出油率,減輕設備磨損、提高產量和降低能耗。 除雜采用振動篩,除雜后種籽含雜率<0.05%。
二、種籽剝殼及仁殼分離: 種籽剝殼在于提高出油率,減少油分損失,提高油質和餅粕質量,充分發揮制油設備的生產能力,減少設備的磨損和維修費用,降低生產用電力消耗,并有利于皮殼的綜合利用。 仁中含殼率<8%,殼中含仁<0.5%,水份要求10—12%。
三、霉變籽仁清除:種籽在收獲、晾曬、存放期間,難免因天氣和存放不當致使一些種籽發霉變質,清除霉變籽仁,以提高油的品質。牡丹籽仁是自然白色,只有剝殼后才能看出變質籽仁。變質籽仁只能用人工去揀,揀凈率要求≥99%。
四、炒料:炒料可起到凝聚油脂,調整料結構,改善油質品質,提高產量,降低動力消耗。 炒料采用導熱油炒鍋,炒料溫度130℃以下。烘炒時間40—50分鐘。
五、壓榨制油: 制油采用螺旋榨油機。榨油全過程不涉及任何化學添加劑,確保油品安全、衛生、無污染,天然營養不受破壞。
六、牡丹籽油的精煉工藝:牡丹籽油精煉采用物理和化學相結合的方法,其精煉采用高級食用油精煉設備精煉。
牡丹籽油脫膠: 毛油中的膠性雜質,以磷為主。磷脂等膠狀物的存在,不僅降低油的品質,而且在堿煉脫酸工序中能促使油脂與堿液之間產生過渡的乳化作用,增加皂角的分離難度,加重中性油的損失,因此應先行去除干凈。 水化脫膠,在攪拌下升溫至60℃,加入油中含磷量的4—5倍的沸水,水溫略高于油溫。必要時,水中溶入油重0.2%—0.3%的食鹽可提高水化效果。加水操作是水化最重要的階段,要認真控制加水量,水與油的溫度,攪拌及加水的速度等。水化時要經常用勺子在鍋內取樣觀察,視情況靈活掌握加水量及加水速度。加水完畢,當膠粒開始聚集,即開始慢速攪拌,并升溫至75℃,當液面呈明顯油路時,即停止攪拌,靜置3—4小時,冬季4—5小時。直至水化油腳與油脂分離合格,放出油腳,得脫膠油進入下一程序。牡丹籽油含磷脂較低,在生產中不必單獨進行脫膠,可與脫酸程序一并舉行。
牡丹籽油脫酸:油脂脫酸主要是除去毛油中的游離脂肪酸,以及油中的少量膠質、色素和微量金屬物質。脫酸操作是直接影響油脂精煉得油率和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工業生產上應用最廣泛的是堿煉脫酸法。將清毛油泵入鍋內,攪拌均勻,使油溫升至60℃。同時進行快速攪拌,轉速為60轉/分,將計量好的堿液均勻噴灑入油中,繼續快速攪拌,使其與油充分混合。而后改為慢速攪拌,轉速為30轉/分。同時將溫度升至75℃,至油與皂粒呈明顯分離、易于沉淀時,停止鼓氣,讓皂粒沉降,靜置3小時,然后用稍高于油溫的熱水進行洗滌,以除盡油中殘存的皂粒等雜質。當油溫降至60℃開始過濾,進入下一程序。